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名叫"晏提举"的官员的赞美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前四句)赞美晏提举的才华和仕途: - 把他比作隋侯珠、和氏璧这样的稀世珍宝,说明他才能出众 - 用"鞭凤"这个典故,暗指他像古代贤臣一样能直言进谏 - 说他像百年古树一样德高望重 - 提到他走过万里山川为官,暗示仕途经历丰富
第二层(中间两句)用两个著名典故: - "扬州夜月"指杜牧在扬州写诗的雅致 - "赤壁秋风"指苏轼写《赤壁赋》的豪迈 这两个典故都是在夸晏提举既有杜牧的文采,又有苏轼的胸襟
第三层(最后两句)表达自愧不如: - 作者读完晏提举的诗文集后 - 觉得自己像唐代诗人孟郊(字东野)一样才疏学浅 - 用"低头"这个动作形象地表达敬佩之情
全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层层递进地赞美对方,最后用谦虚的态度收尾,既展现了晏提举的才华与成就,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相互欣赏的雅致。用的比喻都很形象,比如把人才比作珍宝,把德高望重比作古树,让抽象的赞美变得具体可感。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