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四

爨桐深灶下,埋剑古狱间。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
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怀才不遇的故事,表达了人才被埋没的愤懑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前四句用两个典故: 1. "爨桐深灶下"讲的是好木料被当柴火烧(蔡邕的焦尾琴故事) 2. "埋剑古狱间"讲的是宝剑被埋没在监狱里(雷焕挖出龙泉、太阿剑的故事) 这两个比喻都在说:真正的人才被糟蹋了,就像把名贵木材当柴烧、把宝剑当废铁埋。

中间四句说: 虽然这些遭遇让人愤怒(怨声、愤气),但当事人后来都得到了认可(当时受表彰,后世称贤人)。这里藏着讽刺——为什么非要等人才被埋没了才追认?

最后两句点破: 自古以来都说"知音难觅",这些事看起来是偶然,其实是必然。因为世上真正懂价值的人太少了,大多数时候,好东西都被白白浪费了。

全诗的精髓在于: 用烧琴煮鹤的荒诞现象,揭示了一个永恒困境——真正有价值的人和物,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对待。这种不公让人愤怒,但更可悲的是,它一直在重复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