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历史故事,通过简单直白的语言,将人物和事件描绘出来,让人容易理解。
诗的第一句“筑坛拜将一军惊”,描述了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他为刘邦在韩信登坛拜将的仪式上献策,这一举动让全军震惊。这里的“筑坛”指的是为韩信举行拜将仪式的地方,“一军惊”是说全军都为之震惊,说明这件事的重要性。
第二句“初识淮阴胯下生”,提到韩信受辱于市井少年胯下的故事。这里“淮阴”是韩信的家乡,在这里代指韩信,“胯下生”形容韩信初次在胯下忍受羞辱,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忍辱负重、后来才成就大业的象征。
第三句“能读父书成底事”,说的是韩信自小饱读父亲传授的书籍,但是后来能干什么事呢?这里有点讽刺的意味,意思是韩信读书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最后一句“可怜世上逐虚名”,意思是韩信虽然在后来成为了刘邦的重要将领,但看起来他只是为了追求虚名,即虚幻的名声。
整首诗通过讲述韩信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于追求名声的看法,即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虚名,而在于实际的成就。诗人通过这样一个历史故事,表达了对于名与实之间关系的看法,让读者在读诗的同时也能思考这个问题。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