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松江

长堤牵百丈,舴艋溯清漪。
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
江寒征雁度,天远暮帆迟。
剩欲浮家去,烟波学子皮(以上同上书卷一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江畔的宁静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写船夫拉着长长的纤绳,小船逆流而上划破清澈的水面。这里用"百丈"形容纤绳之长,用"清漪"表现江水的清澈平静,画面感很强。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部分:远山与晚霞渐渐融为一体,江水与秋色相互映衬显得格外和谐。江上寒气中迁徙的大雁飞过,暮色里远处的船帆缓缓移动。诗人用"山与残霞暝"、"水将秋色宜"这样简洁的句子,把黄昏时分的山水秋色写得既生动又富有意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真想就此带着全家隐居,像古代隐士范蠡(字子皮)那样过着烟波钓徒的生活。这里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居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由近及远,从具体的小船、纤绳,到广阔的山水、天空,最后落脚到人生理想,层次分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把秋江暮色写得宁静悠远,同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隐逸情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