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其庸诗人携谒吴梅村墓,墓为君新考定核实重建者,颇为壮观(壬午)
诗派尊初祖。
数曼殊、南侵年代,梅村独步。
姹紫嫣红归把笔,睥睨渔洋旗鼓。
彼一逝、早如飞羽。
东涧曝书差挹拍,问他家,高下谁龙虎?
轮此老,自千古。
娄东家巷吴东旅。
诉衷情、淮南鸡犬,不随仙去。
遗冢堂堂斜照外,今有冯唐频顾。
把当日、丰碑重树。
我客吴趋同拜谒,仰光芒、石壁山前路。
伟业在,伟如许。
数曼殊、南侵年代,梅村独步。
姹紫嫣红归把笔,睥睨渔洋旗鼓。
彼一逝、早如飞羽。
东涧曝书差挹拍,问他家,高下谁龙虎?
轮此老,自千古。
娄东家巷吴东旅。
诉衷情、淮南鸡犬,不随仙去。
遗冢堂堂斜照外,今有冯唐频顾。
把当日、丰碑重树。
我客吴趋同拜谒,仰光芒、石壁山前路。
伟业在,伟如许。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和朋友一起拜谒诗人吴梅村墓地后写的,充满了对吴梅村的敬仰之情。全词用现代语言解读,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上片主要夸赞吴梅村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开篇就说吴梅村是诗派的"初祖"(开创者),在清朝初年那个时代,他的诗歌成就是独步天下的。作者用"姹紫嫣红"形容他笔下丰富多彩的作品,说他的水平足以和当时另一位大诗人王渔洋比肩。后面提到其他诗人(如东涧)都比不上吴梅村,认为吴梅村的成就是千古流传的。
下片转到写墓地本身。先说吴梅村是江苏太仓人,但死后没能像淮南王那样"鸡犬升天",而是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墓地。现在有像冯唐(这里指其庸诗人)这样的知音来重修墓地,重新树立墓碑。最后写作者和朋友一起前来拜谒,站在石壁山前,感受到吴梅村留下的伟大功业依然熠熠生辉。
全词通过古今对比,既赞美了吴梅村的历史地位,又描写了当下重修墓地的场景,最后落脚在对先贤的景仰之情。语言虽然古典,但情感真挚,能让读者感受到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