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细腻画面,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愁绪。
上片写景:雨后的小路透着微寒,土地神(社公)的雨水已足够,春风也放慢了脚步。新来的燕子忙着在湿润的空气中筑巢,在沾着雨珠的花丛间穿梭飞舞。这里用"湿雨穿花"四个字,把燕子轻盈灵动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
下片转入室内:天刚蒙蒙亮,女子就放下了针线活,熏香的炉子和象牙尺子静静地摆在旁边。她浅浅地皱着眉头,看着窗外零落飘飞的花瓣,懒懒地侧卧在卷起的珠帘旁。这里"愁蛾浅"的比喻很巧妙,把微蹙的眉头比作淡淡的蛾眉,既写出了她的愁态,又不失美感。
全词最妙的是那种似有若无的愁绪。女子为何忧愁?是惜春伤逝?是思念远方?词人没有明说,只通过"飞红零乱"的景和"侧卧珠帘"的人,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