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寺

城西三十里,山林深且杳。
群峰如连环,缘崖一径小。
土润禾稼重,地僻居民少。
老桂耸亭亭,乔松高矫矫。
幽露泣溪毛,清风摇绿筱。
朝来爽气浮,轻烟横木杪。
日暖天清明,野雉鸣有鷕。
石涧嗽寒泉,泠泠泻幽沼。
嵯(原误作丛)峨双石门,屡经樵火燎。
祇园焕觚棱,十雉周墙缭。
扫地炷妙香,房栊深窈窕。
嗟予嵚崎人,平生百忧扰。
好古嗜简编,僻性乐鱼鸟。
每逢山水佳,耳听眸子瞭。
况同佳士游,意气溢云表。
望远视眈眈,临危忧悄悄。
险韵吟竞病,怪语作危了。
华鲸吼脩廊,僧窗曙迷晓。
炊黍馔来牟,土芝杂荓蓼。
他时子来归,伐木芟萝茑。
考室山之阳,高明远隘湫。
第恐恋君恩,紫禁烟花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深山古寺,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宁静之美。

诗人用"城西三十里"开篇,立刻拉开与喧嚣城市的距离。他笔下的山林幽深曲折,群峰像连环画一样层层叠叠,只有一条小路沿着悬崖蜿蜒而上。这里土地肥沃庄稼茂盛,但因为位置偏僻,居民很少,反而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

诗中特别突出了几种植物:老桂树挺拔耸立,高大的松树昂首向天。溪边的野草沾着露水,清风拂过细竹发出沙沙声。这些描写让读者仿佛能闻到草木清香,感受到山间微风。

诗人接着描写清晨的景色:朝阳升起时,轻烟缭绕树梢,温暖的阳光下野鸡啼鸣。冰冷的山泉从石缝中流出,在幽静的水潭中形成清脆的声响。这些细节描写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诗中提到一座被樵夫火把熏黑的双石门,与焕然一新的佛寺形成对比。诗人在这样幽深的环境中焚香静坐,房舍深邃安静,让他暂时忘却了平生的忧愁。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性格:他喜欢读书,热爱自然,每当看到好山好水就特别高兴。和朋友一起游览时更是意气风发。他们在这里吟诗作对,直到清晨的钟声响起,僧人开始准备早餐。

最后诗人流露出归隐的想法,想在阳光充足的山南建房子,但又担心会留恋京城的繁华生活。这种矛盾心理很真实,展现了古代文人既向往田园生活,又难以割舍仕途的普遍心态。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长卷,从远山到近景,从自然到人文,层层展开。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远离尘世的佛门净地,也感受到了他复杂的心境。诗中那种宁静致远的意境,特别适合现代人在忙碌生活中品味,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获得心灵上的放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