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险峻的山峰,以及登山时震撼人心的景象和感受。
第一句"一峰岿起何奇哉"用惊叹的语气开篇,说这座山峰拔地而起多么神奇壮观。"太古削成苍壁堆"形容山体像远古时代被刀削出来的青色石壁,层层叠叠。
中间四句写登山所见:云雾散开后能看到山下村落,寺庙钟声仿佛能惊动鬼神。山前的景色都变得渺小,而山洞口的游人像蚂蚁一样来回移动。这里用"戴景"(承载景色)和"朱陈"(红色的人群)这两个意象,生动展现了居高临下的视角。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自问谁能画出自己此刻铁石般坚定的心境?在秋风中站在千丈高的山巅,像山一样巍然不动。这个比喻既表现了山的雄伟,也展现了登山者豪迈的气概。
全诗通过夸张的比喻(削成的石壁、惊动鬼神)、强烈的对比(巨大的山峰和渺小的游人)以及最后的人格化描写(心似铁、立崔嵬),把登山时既震撼又坚定的复杂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面对自然伟力时,既感到渺小又激发豪情的矛盾心理。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