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幽隐居

一片清闲福,山间结小庐。
此身为隐计,有地学农锄。
午饮煎溪茗,朝羹摘野蔬。
无人知姓字,可以避徵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远离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向往。

开头两句"一片清闲福,山间结小庐"直接点明主题:在山里盖个小茅屋,享受清净悠闲的福气。这里用"清闲福"三个字就概括了隐居生活的最大好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此身为隐计,有地学农锄"说明主人公是主动选择隐居的,并且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学农锄"三个字特别生动,说明主人公不是天生的农夫,而是为了隐居才开始学习种地。

"午饮煎溪茗,朝羹摘野蔬"这两句用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朴素与美好。中午煮溪水泡茶喝,早上摘野菜做汤,简单却充满诗意。"煎溪茗"(煮溪水泡茶)和"摘野蔬"(采野菜)这两个动作,把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然完美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两句"无人知姓字,可以避徵书"道出了隐居的最大好处:没人知道我是谁,自然也不用被官府征召去做官。这里的"徵书"指的是古代官府征召人才的文书,暗含了主人公不愿为官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就像在唠家常一样,把隐居生活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乐趣。诗人通过描写种地、喝茶、采野菜这些日常小事,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潘玙

潘玙(一作屿),四明(今浙江宁波)人(《诗家鼎脔》卷上)。与柴望、贾似道等有交。有《鄮屋拙藁》(《诗渊》),已佚。潘玙诗,据《诗家鼎脔》、《诗渊》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