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秘监诸丈送黄商伯守常州石叔访守上饶会

惠山滋华池,玉山润百卉。
二贤竞出守,山水亦自慰。
人生别离难,朋旧走相谓。
尅期会南湖,肯托简书畏。
敬酌万石君,欲叹不敢忾。
愿如玉山高,物物饱生气。
又酌双井公,一举大白既。
愿如惠山清,滴滴濯腑胃。
择侯须择贤,无乃拔其汇。
帝城人欲入,竞进去乃贵。
谁无蝼蚁心,早去亦有味。
朝家急贤秋,人物欠经纬。
想当分符时,欲遣意犹未。
幸无疾其驱,有诏傥可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好友(黄商伯和石叔)即将赴任时的送别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核心内容解析:

1. 以山水喻人品: - 用惠山(清泉)和玉山(美玉)比喻两位友人的高洁品格——一个像清泉般通透,一个像美玉般温润。 - "愿如玉山高""愿如惠山清"直接表达希望友人保持高尚情操的期许。

2. 送别的复杂心情: - 开篇写离别难舍("人生别离难"),朋友互相叮嘱要定期聚会("尅期会南湖")。 - 酒宴上举杯祝福时,明明想叹息却强忍情绪("欲叹不敢忾"),展现克制而深厚的情谊。

3. 对仕途的清醒认知: - 指出选拔官员要重贤才("择侯须择贤"),暗含对当时官场选拔标准的忧虑。 - "帝城人欲入"四句揭示官场现实:人人争着做官,但早退隐或许更有滋味,体现矛盾心理。

4. 时代背景的投射: - 结尾"朝家急贤秋"等句暗示朝廷急需人才,但真正能人却少,反映诗人对人才匮乏的忧思。

艺术特色: - 比喻生动: 用山水特质具象化抽象品格,如"滴滴濯腑胃"让人直观感受清廉的洗涤力量。 - 情感层层递进: 从离别愁绪到仕途感慨,最后落点到社会思考,情感逐渐深化。 - 口语化表达: "无乃拔其汇""早去亦有味"等句接近当时口语,显得真挚亲切。

现代启示: 诗中关于"在功名与操守间保持平衡"的思考至今仍有共鸣。诗人既祝福友人仕途顺利,又提醒他们保持本心,这种对朋友既支持又警醒的态度,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处世智慧。

彭龟年

(1142—1206)临江军清江人,字子寿,号止堂。尝从朱熹、张栻游。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宜春尉。累除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时拜吏部侍郎兼侍读,议论忠直,操行坚正。指斥韩侂胄,庆元二年被追官、勒停。嘉泰三年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熙二年,守宝谟阁待制致仕。卒谥忠肃。有《止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