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凉 秋晚独上荆州城楼

飞过蛮天雨。
背孤城、夕阳西下,大江东去。
虎渡龙洲依然在,长是马嘶日暮。
有独客、登楼怀古。
豚犬英雄都不问,问成名、孺子今何处。
秋太晚,散砧杵。
山川洵美非吾土。
向江陵、裌衣催换,一番寒暑。
翠冷红酣微霜后,变了荆门烟树。
且目送、边鸿南度。
隔岸残云流欲尽,指空濛、下是衡阳路。
愁浩浩,共谁语。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秋天傍晚,一个人登上荆州城楼的所见所感。全篇弥漫着孤独、怀旧和淡淡的忧愁。

上片开头用"飞过蛮天雨"营造出一种苍茫感,接着描写夕阳西下、大江东去的壮阔景象。"虎渡龙洲"这些地名让人联想到历史战场,而"马嘶日暮"则暗示曾经的英雄豪杰都已消逝。词人独自登楼怀古,却找不到可以对话的对象,只能问"成名的年轻人如今在哪里",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秋太晚,散砧杵"用捣衣声渐渐消失来暗示秋意已深,时光将尽。

下片转入更深的感慨。"山川洵美非吾土"直白地道出异乡人的孤独,虽然风景很美,却不是自己的家乡。"裌衣催换"写季节变换,衣服要加厚了。"翠冷红酣微霜后"用色彩变化来写秋意渐浓,荆门的景色也在改变。词人目送南飞的鸿雁,看着对岸残云飘散,遥望衡阳方向,心中愁绪万千,却无人可以倾诉。

整首词通过秋景的描写,把历史沧桑感、个人孤独感和时光流逝感融合在一起。词人站在城楼上,眼前是壮阔的江河与秋色,心中是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感慨。最打动人的是最后"愁浩浩,共谁语"这句,把那种无人理解的孤独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