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厌倦城市喧嚣的人,在春夜漫步城郊的闲适场景,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开头两句"厌踏尘中路,远寻濠上行"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厌倦了尘世纷扰,特意到城外的护城河边散步。"水声喧夜堑,月色满春城"用声音和光影的对比,写出了春夜的美妙——水声在夜色中格外清晰,皎洁的月光洒满全城。
中间四句展现了两种生活状态的对比:一边是热闹的社交应酬("衎衎交游乐"),一边是温馨的邻里情谊("依依里巷情")。诗人显然更偏爱简单质朴的生活,所以最后两句"优哉不知老,何暇慕轩缨"点明主旨:这样悠闲自得的生活让人忘记年龄,哪还有心思去追求高官厚禄呢?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春夜漫步这样一个生活片段,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慢生活"的惬意——在月光下散步,听听水声,感受邻里温情,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比追逐功名更让人向往。这种对生活本质的领悟,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能引起共鸣。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