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78年春天,作者在义乌的幽静环境中创作。全诗通过简洁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槛外吴山似旧时,案头翰墨惹愁思"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场景:窗外吴地的山峦依旧如故,而书桌上的笔墨却勾起了作者的愁绪。这里用"似旧时"暗示物是人非,虽然山水依旧,但人事已非,笔墨作为创作的媒介,反而触发了对过往的思念。
后两句"人间要待丹青笔,泉路何因夺画师"将情感推向更深层。作者感叹人间还需要绘画艺术(丹青笔代指画家),但命运为何要早早带走那些有才华的画家(泉路指黄泉路,即死亡)。这里既表达了对已故艺术家的惋惜,也隐含着对生命脆弱、艺术永恒的思考。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日常景物(山、书桌)引发深刻思考
2. 通过对比手法(永恒的自然vs短暂的生命)增强感染力
3. 将个人愁绪升华为对艺术与生命的普遍思考
4.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人没有直接宣泄情感,而是借助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