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旅途中的自然画面,流露出诗人对山水景色的观察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声声啼鸣叫钩辀,山自巑岏水自流"用声音和画面开场:耳边是鸟儿的声声啼叫(钩辀是形容鸟鸣声的拟声词),眼前是陡峭的山峦和自在流淌的溪水。"自"字重复使用,强调山水自然不受干扰的状态,暗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后两句"西望长沙三百里,行人道是古袁州"转入抒情:诗人向西眺望三百里外的长沙(暗示家乡或目的地),而路人告诉他这里就是古袁州。这里通过空间距离的对比(三百里之遥与脚下之地),透露出旅途的漫长和身在异乡的漂泊感。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鸟鸣、山水、行人对话等日常元素,既展现了旅途风景,又含蓄地表达了游子情怀。最妙的是最后一句,路人随口的一句话,却让诗人意识到自己正站在历史悠久的袁州土地上,平淡中见深意。
施德
施德,宁宗时为袁州教授(明嘉靖《袁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