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淮上诸故人 其三

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

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

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

虽非玉求沽,敢令车无軏。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耿耿万里心,相思成白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故人、远赴他乡的复杂心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看看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意境。

第一、二句


“我今涉波涛,远适蛟龙窟。”
这两句说明了诗人的现状,他正穿越波涛汹涌的水域,前往未知的远方。蛟龙窟比喻的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地方,象征着诗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第三、四句


“秋风动地来,独眺长安月。”
这描绘了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长安月。虽然周围秋风呼啸,诗人依然独自一人凝望着远方的明月,表达了一种孤独却坚定的意志。

第五、六句


“长安众才薮,冠带阗金阙。”
长安,古代的首都,这里聚集了许多文人墨客,金阙指的是皇宫,这里形容的是长安城内人才济济,仕途繁盛。诗人通过提及长安,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七、八句


“自无千里技,恐终致竭蹶。”
这里的“千里技”指的是才能和技能,诗人说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在官场中脱颖而出,担心自己会一事无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第九、十句


“出门何所求,仰天空咄咄。”
诗人表达了出门后的无所追求,只是仰头望着天空叹气。这里“咄咄”是无奈、叹息的样子。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迷茫和无奈的情绪。

第十一、十二句


“亦知与俗违,谁能换傲骨。”
诗人深知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但即使知道这样做会让自己显得不随波逐流,却依然坚持本真。这里的“傲骨”指的是诗人内心的坚持和高尚品质。

第十三、十四句


“虽非玉求沽,敢令车无軏。”
玉象征高洁的品质,诗人说即使自己不是宝物一般珍贵,但也不敢让自己的车轮没有装饰,意思是即使自己不是最优秀的,也要保持一定的尊严。

第十五、十六句


“愿君迈前修,芳华易销歇。”
诗人希望过去那些优秀的人物能够继续前进,也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十七、十八句


“思君若痼疾,魂梦时飞越。”
诗人说对朋友的思念如同疾病一样难以治愈,即便在梦中也会飞越千山万水寻找他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深深怀念。

最后两句


“耿耿万里心,相思成白发。”
诗人的心里挂念着远方的朋友,思念使得他容颜憔悴,甚至生出了白发。这两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岁月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新环境中内心的矛盾和情感状态,既有对未来的迷茫,也有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