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右丞王维画雪景

微生江第一间身,偶上青云四十春。
何日扁舟载风雪,却将蓑笠伴渔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理解:

前两句"微生江第一间身,偶上青云四十春"像是在说:我原本只是江边一个普通人,却意外踏入官场整整四十年。这里的"青云"比喻高位仕途,用"偶"字透露出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四十年的宦海沉浮带来的是疲惫而非荣耀。

后两句"何日扁舟载风雪,却将蓑笠伴渔人"是全诗精华:什么时候才能驾着小船,迎着风雪,像渔夫那样披蓑衣戴斗笠自在生活?诗人用"风雪"与"蓑笠"构成一幅生动的渔隐图,与前半段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最妙的是"却将"二字,明明现在身处高位,却渴望做回普通人,这种反差格外打动人心。

整首诗就像现代人常说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只不过诗人用渔船、蓑衣这些具体意象,把对自由的渴望写得既诗意又接地气。我们都能理解这种被生活束缚,却向往简单自在的心情,这正是这首诗跨越千年的魅力所在。

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