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失意文人在秋夜独处时的复杂心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人生感慨。
开篇"危时无处用非才"直白道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就像现代社会有才能却找不到合适岗位的人。诗人病中倚栏远望的动作,暗示着他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
中间四句用夜、月、秋、雁构建出萧瑟的意境。"夜气满楼"的压抑感,"秋声垂地"的寂寥感,连南飞的大雁都成了触动愁绪的意象。这些景物描写不是简单的写景,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
后四句转向直抒胸臆。"寂寥滋味"像一卷永远翻不完的书,"护落生涯"只能借酒消愁,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结尾用门前流水比喻时光飞逝,强化了人生短暂的焦虑感。
全诗的魅力在于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景物完美融合,让读者在秋夜、雁影、流水这些具象画面中,感受到每个时代都可能经历的生存焦虑。诗人没有刻意堆砌典故,而是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永恒主题。
钱曾
(1629—1701)江南常熟人,字遵王,号也是翁。贯花道人、述古主人。少学于族祖谦益,深受赞赏。所居述古堂,多善本书。绛云楼失火后,所余书籍及谦益之诗文稿,均归述古堂。所撰《读书敏求记》,于板本原委,叙述甚详。又为谦益《初学》、《有学》两集作注。另有《述古堂书目》及《怀园》、《莺花》、《交芦》、《判春》、《奚囊》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