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夜闻读书

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
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充满书卷气的夜晚场景,读起来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一个简单而有意境的画面:河边有座稀疏的竹林小屋,诗人乘船经过时,在夜色中听到了朗朗读书声。这里"竹疏疏"三个字用得特别妙,既写出了竹林稀疏的形态,又暗示了居住者清雅不俗的品格——因为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象征高洁。

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明明听到了读书声,却故意不去打听读书人的姓名。这种"不问"的态度反而更突出了读书人的不凡——在诗人心里,能在这样的夜晚专心读书的人,必定是个超凡脱俗的雅士。这种"以不问显其不俗"的写法,比直接夸赞更高明。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最简练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意境:宁静的夜晚、潺潺的溪水、疏朗的竹林、隐约的读书声,共同构成了一幅古代文人理想中的精神家园图景。诗人通过这个偶然听到的读书声,其实是在表达对远离尘嚣、潜心学问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赏。

李时可

李时可,字当可(《江湖后集》卷一一)。今录诗七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