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

松韵萧骚十里清,入门毛骨冷如冰。
题诗已有丹青笔,悟法应多黑白僧。
风雨祇疑双涧瀑,星辰长认上方灯。
来游不是忘机客,谁到云峰第一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国清寺的清幽禅意,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内心感悟,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前两句用"松涛声"和"冷如冰"的触感,让读者瞬间感受到山寺的幽静清凉——十里松林沙沙作响,踏入寺门连骨头都透着寒意。这种感官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中间四句展现了寺院的禅意生活:诗人看到题诗的笔墨,联想到僧人参悟黑白分明的佛法真谛;听着风雨声以为是山涧瀑布,仰望星辰错认成佛前长明灯。这些错觉生动表现了寺院环境与修行生活的浑然一体。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来此的都不是为逃避现实的闲人,而是真正追求精神境界的求道者。"云峰第一层"这个比喻,既指高山上的寺庙,也暗喻修行路上的不同境界,暗示能到达此处的人已具备相当的悟性。

全诗妙在将具体的寺院景象与抽象的禅理自然融合,松涛、星辰这些寻常景物都成了悟道的媒介。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带我们通过他的眼睛和感受,慢慢体会这座寺庙特有的空灵气质。

章得象

(978—1048)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