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登乐游园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
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长安城的祥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盛世气象的赞叹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前六句写冬至的自然变化与宫廷气象:寒气的律动随着季节改变,温暖的阳气开始萌生。祥云笼罩着皇宫,瑞气映照着长安城。古人用炭灰测节气变化,史官记录天象昭示丰年。这些描写展现了冬至"阴阳转换"的自然规律和都城庄严祥和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冬至美景:日影移动显示白昼渐长,雾气消散后天空格外清澈。温暖的阳光里梅花轻轻摇曳,和风中宫柳柔柔低垂。诗人通过"仙梅""御柳"等意象,将自然景物与宫廷气息完美融合。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我哪有资格享受这美好风光?只能空对这繁华盛景抒发感慨。这里突然流露出怀才不遇的惆怅,与前文描绘的盛世图景形成微妙反差,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全诗就像一组精心构图的镜头:先拍都城全景,再聚焦阳光下的梅柳特写,最后定格在诗人孤独的身影上。这种由远及近、由景入情的写法,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冬至的节日氛围,又能体会到诗人隐藏在美景背后的落寞。

裴度

晋国文忠公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出身河东裴氏的东眷裴氏,为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宪宗时累迁司封员外郎、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支持宪宗削藩。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反对古文写作上追求奇诡。他对文士多所提掖,时人莫不敬重。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借吟诗、饮酒、弹琴、书法以自娱自乐,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有文集二卷,《全唐文》及《全唐诗》等录其诗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