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单传上人于瀑布霞岛
大人多丽壑,谁此觅奇观。
一刹从天外,诸峰特地攒。
泉迎三涧落,瀑洒万珠寒。
瑞草龙髭似,芳苔鸟篆看。
月光时隐见,霞色远瀰漫。
绝壁丹梯险,危巅石磴盘。
侧身防圻岸,屏息瞰斜湍。
欲尽诸天胜,旋惊鸟道难。
攀藤垂一线,入户绕千竿。
流响俱弦管,林香半蕙兰。
云松窥定密,霞岛得传单。
说法天花坠,翻经贝叶残。
君登能者岸,余访志公坛。
妙辩驱尘劫,深谈沦腑肝。
传餐香积远,啜茗露华漙。
却恨林泉外,苍生未奠安。
一刹从天外,诸峰特地攒。
泉迎三涧落,瀑洒万珠寒。
瑞草龙髭似,芳苔鸟篆看。
月光时隐见,霞色远瀰漫。
绝壁丹梯险,危巅石磴盘。
侧身防圻岸,屏息瞰斜湍。
欲尽诸天胜,旋惊鸟道难。
攀藤垂一线,入户绕千竿。
流响俱弦管,林香半蕙兰。
云松窥定密,霞岛得传单。
说法天花坠,翻经贝叶残。
君登能者岸,余访志公坛。
妙辩驱尘劫,深谈沦腑肝。
传餐香积远,啜茗露华漙。
却恨林泉外,苍生未奠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高僧单传上人的经历,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禅意氛围,展现了一场身心洗礼的旅程。
开篇用"大人多丽壑"点明这是一处人迹罕至的仙境。随后用一连串电影镜头般的画面:如天外飞来的寺庙、三涧交汇的瀑布、珠玉般飞溅的水花、龙须般的珍稀草药、鸟爪痕迹般的苔藓,营造出神秘幽深的氛围。
中间部分转为惊险的登山描写:近乎垂直的丹梯、盘绕山巅的石阶、需要侧身屏息的险路,这些细节让读者仿佛亲历其境。当诗人"欲尽诸天胜"时,却发现前路更加艰难,这种反差增强了作品的张力。
后段转入禅院生活:穿过藤蔓竹林,耳边是自然的交响乐,鼻尖萦绕着兰蕙芬芳。见到单传上人后,两人展开深谈,从"天花坠"的讲经到"贝叶残"的诵经,再到共品香茶,这些细节展现了高僧的修为和诗人的虔诚。
结尾笔锋一转,诗人突然想到山外的百姓尚未安居乐业,这种从出世到入世的转折,体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矛盾。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震撼的自然奇观,又有深刻的人文思考,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