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

苏公昔在宋盛时,文采才名动天地。
暮年筑居向沧浪,草圣相传世尤贵。
积书为林墨为池,长歌散发鬓如丝。
风流百岁不泯灭,及此士论无磷淄。
忆昔尝为吴下客,刺船携酒访陈迹。
却思重游不可得,临风悽然念畴昔。

现代解析

这首《沧浪亭》通过描写北宋文豪苏舜钦的晚年生活,展现了一个文人超脱世俗的精神世界。

前四句像电影开场:在宋朝鼎盛时期,苏舜钦才华横溢名震天下。晚年选择在沧浪亭隐居,他的书法作品成为传世珍宝。这里用"草圣"形容他的书法造诣,就像现代人说"书法大师"一样。

中间四句描绘隐居生活:藏书堆成树林,墨汁多得像池塘,披散头发放声高歌,完全不顾白发苍苍的形象。这种洒脱不羁的生活态度,历经百年依然令人敬佩,在文人圈子里口碑极佳。

最后四句是作者的感慨:曾经到苏州游玩时,划着小船带着美酒去寻访苏公遗迹。如今想再去却已不可能,只能对着清风怀念往事了。这种怅惘就像现代人去名人故居参观后的感慨。

全诗最动人的是塑造了一个真实可感的文人形象——既有显赫名声,又能回归平淡;既能专注学问,又保持真性情。作者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这种自由精神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长歌散发"的描写尤其生动,让人仿佛看见一个白发老者在亭中纵情高歌的画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