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逸少帖
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何曾梦见王与钟,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娼抹青红,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澹丰容,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待我他日不匆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书法艺术的犀利点评,用大白话来解读就是:
开头直接吐槽当时流行的两位书法家(张旭、怀素)——说这两个光头老头("颠张醉素")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自称书法大师。其实他们连王羲之、钟繇(两位书法祖师爷)的皮毛都没学到,却靠浮夸风格糊弄外行人。苏轼把他们比作"浓妆艳抹的街头艺人",用夸张表演迷惑不懂行的观众。
接着笔锋一转,用"谢家夫人"比喻王羲之的书法——像位素雅从容的贵妇,自带清新脱俗的气质。又用"天门惊龙""飞鸟出林"形容其书法气势——既震撼得像巨龙腾空,又自然得像鸟儿掠过山林。
最后两句是苏轼的幽默自嘲:现在我先草草写完这首诗,等哪天不忙了,再好好给你写幅像样的书法作品。这种结尾既化解了前文的尖锐批评,又展现了文人间的随性洒脱。
全诗最妙的是用生活化比喻讲艺术:把深奥的书法鉴赏变成"浓妆艳抹vs素颜美女""街头卖艺vs贵族风范"的鲜明对比,让不懂书法的人也能秒懂好坏之分。苏轼毒舌又风趣的评论方式,至今看来依然鲜活生动。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