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将军营中驼罗骢马飘瞥善战云自西藏中所得索余貌之是日席上姚太守施总戎及诸幕僚各为一诗豪宕感激之意可以传矣
黔西都护鞍马雄,骁勇第一驼罗骢。
来从流沙走万里,满身汗血桃花红。
黄须健儿控不得,出阵入阵生旋风。
拳毛飒爽神骨耸,世无曹霸谁能工。
昔日善画李伯时,吴兴承旨能匹之。
星精未许俗手貌,诸公况复为新诗。
紫金盘陀七宝串,雄姿尺幅开生面。
枥下牵来意独豪,营前骑出人争羡。
万人辟易战士呼,突围夜上山梁趋。
四蹄蹴踏砂石裂,项下髑髅如贯珠。
飞身击贼贼胆碎,将军新破松毛寨。
卸鞍猛气犹夺人,十万降苗帐前拜。
军中挝鼓军门开,巴西太守携客来。
酒酣磅礴解衣看,午夜壁上疑风雷。
怜余屡貌寻常者,神骏须从醉中写。
玉鞭明日下安笼,看扫欃枪洗兵马。
来从流沙走万里,满身汗血桃花红。
黄须健儿控不得,出阵入阵生旋风。
拳毛飒爽神骨耸,世无曹霸谁能工。
昔日善画李伯时,吴兴承旨能匹之。
星精未许俗手貌,诸公况复为新诗。
紫金盘陀七宝串,雄姿尺幅开生面。
枥下牵来意独豪,营前骑出人争羡。
万人辟易战士呼,突围夜上山梁趋。
四蹄蹴踏砂石裂,项下髑髅如贯珠。
飞身击贼贼胆碎,将军新破松毛寨。
卸鞍猛气犹夺人,十万降苗帐前拜。
军中挝鼓军门开,巴西太守携客来。
酒酣磅礴解衣看,午夜壁上疑风雷。
怜余屡貌寻常者,神骏须从醉中写。
玉鞭明日下安笼,看扫欃枪洗兵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名叫驼罗骢的传奇战马和它的主人黔西都护(花将军)的英勇事迹。全诗充满豪迈气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激昂的节奏,展现了战马的非凡气质和战场上的雄姿。
诗歌开头直接点明主题:黔西都护的战马驼罗骢是天下最骁勇的。这匹马来自遥远的流沙之地(西藏),经历了万里征程,浑身汗血如同桃花般红艳。就连最老练的骑手都难以驾驭它,它在战场上穿梭如风,毛发飞扬,神采奕奕,连古代画马名家曹霸都画不出它的神韵。
接着诗人提到历史上两位著名画马大师(李伯时和赵孟頫),但认为他们都画不出这匹神马的精髓。现在各位文人雅士为它作诗,用珍贵的紫金盘陀和七宝串来形容它的英姿。当这匹马从马厩中牵出时,整个军营都为之倾倒,战士们为它欢呼。
诗歌后半段转入战场描写:这匹马能轻松突破敌军防线,踏碎砂石,马颈下悬挂着战利品(敌人头颅)。它帮助将军大破松毛寨,连卸下马鞍后都气势逼人,吓得十万敌军投降。最后描写庆功宴场景:太守带着宾客来军营庆贺,酒酣耳热之际解衣欣赏战马,仿佛看到墙壁上战马画像在午夜发出风雷之声。诗人感慨自己平时画的都是普通马匹,只有醉中才能画出这样的神骏。结尾展望未来,期待将军继续建功立业,平定叛乱。
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魅力: 1. 战马的神威:用汗血宝马、难以驾驭、战场英姿等细节突出其非凡 2. 战场的气势:通过突围、踏碎石、悬挂战利品等画面渲染震撼效果 3. 人文的赞叹:借画家、诗人、庆功宴等场景,体现人们对英雄战马的敬仰
最精彩的是将静态的"画像"与动态的"战场"交织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画中马活了过来,在墙壁上掀起风雷。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赞美了战马,又歌颂了将士的功绩,充满浪漫主义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