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

随山四五转,中有一兰若。
拔地插松桧,参天起楼阁。
花雨诸天散,风烟半林约。
浓翠泼山眉,淡红泼日脚。
淙淙复琤琤,流水细归壑。
我佛疲津梁,欹枕寻至乐。
精气所发泄,桫逻花正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藏在深山中的佛寺,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和巧妙的动静结合,传递出宁静超脱的意境。

前四句像导游一样带我们进山:山路拐了四五个弯,突然出现一座寺庙。这里用"拔地""参天"形容松树和楼阁的高大,让人感觉寺庙是从地里突然长出来的,很有视觉冲击力。

中间六句是绝妙的风景画:花瓣像雨点般从天空飘落,林间雾气缭绕。用"泼"这个动词特别传神——山色像被泼了浓绿的颜料,夕阳像泼了淡红的染料。流水声"淙淙琤琤"像在弹琴,最后悄悄流进山谷。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听觉,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四句点出主题:卧佛形象很特别,不是正襟危坐,而是斜躺着寻找快乐。诗人认为这是天地精华的体现,就像盛开的桫椤花(佛教圣树)一样圆满。这种慵懒的佛姿颠覆了传统佛像的庄严感,反而更显自在逍遥。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佛教场所写得生机盎然,用活泼的语言(泼、疲、欹枕)消解了宗教的距离感,最后落脚在"寻至乐"的生活哲学上,让人看到佛教轻松愉悦的一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