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寺古桧

雷霆起蛰虬,夭矫势欲上。忽然化此木,尚作拿云状。

婆娑枝干垂,生涩纽结壮。图经不能记,父老那可访。

晋杉定侪类,蜀柏岂辈行。栎梦何足神,槐语固已妄。

自无斧斤忧,未始疑大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桧树的雄奇姿态,并借树喻理,表达了超脱世俗评判的豁达心境。

前四句用动态比喻写桧树形态:像被雷惊醒的虬龙(弯曲的龙)突然腾空,又突然定格成树木,却仍保持着抓取云朵的姿态。这种化静为动的写法让老树充满生命力。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树干特征:枝条婆娑低垂,树皮粗糙纽结,古老到地方志都无记载,连老人都说不清它的来历。这里通过"无法考证"的设定,反而凸显了古树的神秘感。

接下来用对比手法突显桧树地位:晋代的杉树、蜀地的柏树都不配与它并列,那些关于栎树托梦、槐树说话的传说更显得荒唐。这些否定式赞美,实际上是在抬升桧树的独特价值。

最后两句点明哲理:正因为这棵树长得"不合常规"(生涩纽结),反而避开了被砍伐的命运。诗人由此悟出——不必在意世俗标准(大匠的评判),保持独特才是生存智慧。这种"缺陷即优势"的思考角度,至今仍能给人启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