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握卿丙寅1806年兴建魁星堂垣墙

特隆祀典羡开先,继美端须赖后贤。七点文星齐射斗,一枝彩笔独凌天。

门墙何止观瞻壮,灵爽从教赫濯传。愧我无能堪附骥,空随瞻礼乐年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纪念陈握卿在1806年修建魁星堂(供奉文曲星的场所)而写的赠诗,主题围绕文化传承和文人精神展开。

前两句说:隆重的祭祀传统令人赞叹,但要让这种美好延续下去,还得靠后来的贤能之士。这里用"开先"和"继美"形成对比,强调文化传承需要代代接力。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魁星堂:七颗文曲星的光芒直射北斗(形容文运昌盛),一支神笔仿佛能划破天际(比喻文采飞扬)。围墙不仅外观壮观,更让魁星的神威得以彰显。这里"七点文星"和"一枝彩笔"的意象组合,把抽象的文昌运势具象化,画面感很强。

最后两句是作者自谦:惭愧自己才能有限,只能像跟着千里马跑的普通马匹一样,年复一年跟着大家来参拜。用"附骥"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既保持谦虚态度,又暗含对魁星堂的敬仰。

全诗亮点在于:把修建学堂这种实事,升华到文化传承的高度;用星空、神笔等宏大意象,把读书人追求的"文运"写得气势磅礴;结尾的自谦反而衬托出对学问的真诚向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古人"敬惜字纸"的文化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