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
大明御宇临万方(帝),顾惭内政翊陶唐(皇后)。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⑴。
鸾鸣凤舞向平阳(长宁公主),秦楼鲁馆沐恩光(安乐公主)。
无心为子辄求郎(太平公主),雄才七步谢陈王(温王重茂)。
当熊让辇愧前芳(上官昭容),再司铨筦恩可忘(吏部侍郎崔湜)。
文江学海思济航(著作郎郑愔),万邦考绩臣所详(考功员外郎武平一)。
著作不休出中肠(著作郎阎朝隐),权豪屏迹肃严霜(御史大夫窦从一)。
铸鼎开岳造明堂(将作大匠宗晋卿),玉醴由来献寿觞⑴。
现代解析
这首《柏梁体联句》是唐代一场宫廷宴会上君臣即兴创作的联句诗,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场“皇家版诗词接龙”。全诗通过不同身份人物的轮流吟诵,生动展现了盛唐宫廷的繁华气象和君臣同乐的氛围。
结构特点:
1. 每句诗后面都标注了作者身份(皇帝、皇后、公主、大臣等),像一场分角色朗诵会。
2. 采用七言句式,句句押"ang"韵(方、唐、阳、光…),读起来朗朗上口。
3. 内容上既有对皇权的歌颂,也有臣子的谦辞,还有宴乐场景的描写。
内容解析:
- 皇帝开场先定基调:"我统治天下万方"(大明御宇临万方),皇后马上接话谦虚表示:"辅佐您治国很惭愧"(顾惭内政翊陶唐)。
- 两位公主用"鸾凤鸣舞""秦楼鲁馆"的比喻,描绘出宫殿的华丽和皇恩的沐浴。
- 太平公主那句"无心为子辄求郎"很有意思,表面说"不想为儿子求官职",实则暗示皇家成员的克制。
- 大臣们各司其职地接龙:有自比曹植七步成诗的(温王),有管监察的说要严肃执法(窦从一),管建筑的夸耀宫殿工程(宗晋卿),最后以献酒祝寿收尾。
时代魅力:
这场诗会就像打开了一扇盛唐的窗户,让我们看到:
1. 开放包容:连吐蕃马戏表演都能成为创作题材,反映唐代的民族交流。
2. 文化自信:从皇帝到工匠都能参与创作,显示整个社会对诗歌的热爱。
3. 生活情趣:严肃的君臣关系在艺术创作中变得轻松,皇帝也愿意与臣子平等接句。
现代启示:
这种集体创作形式很像现在的"主题接龙游戏",不同的是他们用最典雅的语言,在酒杯碰撞声中,把国家治理、宫廷生活、个人抱负都化作诗行。虽然有些句子是客套话,但整体呈现出一个既庄重又生动的盛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