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里漂泊在外的游子归乡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充满对现实的无奈和对亲人的牵挂。
开头"半曲生群盗"直接点明社会动荡——连半路上都能遇到强盗,可见世道有多乱。"穷年见乱离"补充说这种混乱持续了整年,百姓流离失所已成常态。这两句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基调。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场景展现个人困境:游子出门在外最惦记母亲("出门偏念母"),怀揣着治国之策却找不到明主("挟策欲干谁"),大雪封山看不到人迹("雪重人踪绝"),连取暖的火堆都因寒冷显得微弱("山寒火气低")。这些画面既写实又象征,雪和火的意象尤其生动,寒冷不仅是天气,更是心境的写照。
最后两句"平时来往地,满目尽忧疑"最令人心酸——曾经熟悉的家乡道路,如今处处透着陌生与危险。一个"疑"字,既写实(担心遇到盗匪),又写虚(对世道人心的不信任),把乱世中人人自危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冻僵的手指在雪地上划出的痕迹,每个字都带着战乱年代的寒气。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不是文人想象中的乱世,而是普通人亲身经历的、带着母亲牵挂和生存压力的真实苦难。
黄文雷
黄文雷,字希声,号看云,南城(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辟为酒官。舟归次严陵滩,溺死。有《看云小集》。事见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黄文雷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及《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