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几个生动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传递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提到刘邦与韩信的典故,暗示君臣关系从亲密到猜忌的变化,暗指官场险恶。"司榻漫猜星犯座"用星星越界的比喻,表现君臣之间的戒备心理;"披裘早觉暑生寒"则通过反季节的衣着,象征隐士提前看透世态炎凉。
中间两句用"良猎怜烹犬"(打猎后杀狗)暗喻兔死狗烹的官场现实,而"清沦快伐檀"(在清澈水边砍柴)则展现隐士自给自足的田园乐趣,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月光满山的静谧画面中,隐士酣然入睡,将"神仙"和"富贵"这两种世俗追求都抛诸脑后。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正是对前面所有历史典故的最好回应——与其在权力场中提心吊胆,不如做个与世无争的山野闲人。
全诗用典自然,意境清幽,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歌颂了隐居生活的可贵,对追名逐利的世俗观念进行了含蓄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