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寿漱兰居士杨君干卿六十君有述怀卅首索和时在癸酉二月

蒿目看时局。
莽神州、烽烟未靖,幅员日蹙。
有客鳣堂周甲庆,世变慵谭南北。
叙乐事、一门自足。
九畹名兰培养厚,更从容、闲课童孙读。
歌一阙,寿人曲。
当年白下停芳躅,展长才、议参省政,为民造福。
垂老枌乡称小隐,城市何妨角逐。
溯往事、倍多感触。
卅首新诗征我和,综生平,可当编年录。
训俚句,为君祝。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好友杨干卿六十大寿写的贺寿作品,但不同于普通祝寿诗的喜庆套路,它巧妙结合了时局感慨和个人情怀,读来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上阕开篇就很有冲击力:作者用"蒿目"(忧心忡忡地看)形容当时局势,说整个中国战火不断,国土日渐缩小。这种忧国忧民的开场,立刻让寿词有了时代厚重感。但笔锋一转,开始描写寿星杨干卿的闲适生活——这位老先生在学堂庆祝六十大寿,懒得谈论南北战事,专注于自家乐事:精心培育兰花,悠闲地教孙子读书。这种乱世中的从容,反而更显珍贵。

下阕追溯杨干卿的人生经历:年轻时在南京(白下)施展才华,参与省政造福百姓;如今年老归隐乡里,却仍在城市活动中保持影响力。最特别的是提到杨干卿写了三十首回顾人生的诗向作者索要和诗,作者把这些诗比作个人编年史,最后谦虚地说自己只能写些通俗句子为他祝寿。

全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三层交织: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友人品格的赞赏、对岁月沉淀的感悟。通过"烽烟未靖"与"闲课童孙"的对比,展现了中国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精神境界。寿词中暗含的时局忧患,反而让这份祝福显得更加真挚深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