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一种高洁自持、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用"冰轮浸玉渊"和"金井冽寒泉"的意象,形容主人公心灵如明月般清澈透亮,节操似寒泉般凛然不可侵犯。这里用自然界的纯净之物,暗喻人品的高尚。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展现作者的价值取向:颜回虽然贫穷但追求圣贤之道值得效仿,而梅福只顾隐居修仙则略显消极。作者认为做官要坚守原则("不枉道"),贫穷时能保持快乐才是真贤者。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纷扰的世俗中难以找到真正的价值,不如像渔夫一样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沧浪问钓船"化用《楚辞》典故,暗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冰、玉、金、泉等洁净意象,塑造出一个不慕荣利、坚守节操的文人形象,传递出在浊世中保持精神纯净的智慧。
潘兴嗣
兴化军莆田人,居新建,字延之,号清逸居士。少孤,笃学,与王安石、曾巩、王回、袁陟俱友善。以荫授将作监主簿。调德化尉,以不愿俯仰上官,弃官归。筑室豫章城南,著书吟诗自娱。神宗熙宁初召为筠州推官,辞不就。卒年八十七。有文集及《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