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十五 第十五章明空有不违
君不见邪见非边不离边,颠倒分别亦非缘。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之所牵。
天乐之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
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
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颠。
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
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
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自心非心念非念,常来常去实无迁。
犹若金刚难沮坏,诸佛用此作金坚。
世人称誉涅盘妙,馀道生死最深玄。
即是无生之上忍,又是摩诃无碍禅。
正士由心于是定,不为八风之所牵。
天乐之在无心恋,小小财色岂能缠。
随逢苦乐心无变,永别忆想忘忧煎。
虚心无人无我所,任性浮沈如似颠。
实照常法知无定,知法无性号为贤。
行路难,路难非空亦非有。
有无双遣两俱存,俱存无遣亦无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的是佛教中"空"与"有"的辩证关系,用通俗的比喻来讲解深刻的哲理。
开篇用"邪见"和"颠倒"来说明,人们常陷入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就像总在"边"上走极端。但其实我们的心念本身既不是固定的"心",也不是固定的"念",看似变化实则本质未变,就像金刚石坚硬不变。
诗中把涅槃比作世人称赞的"妙境",而把轮回比作令人困惑的"玄机",其实这两者本质相同。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到"无生"(不生不灭)的真理,这种大智慧就像畅通无阻的禅定。修行者达到这种境界后,就不会被外界的毁誉得失(八风)动摇,连天界的快乐都不贪恋,何况人间的财色。
接着用"随逢苦乐心无变"形容觉悟者的状态:经历苦乐却保持内心平静,放下执念就能忘记忧愁。达到"无人无我"的境界后,就能像醉汉般自在随性。真正的智慧是明白世间法则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认识到这点才是真正的贤者。
最后用"行路难"点题:修行之路的困难不在于选择"空"或"有",而是要超越这种对立。就像同时放下"有"和"空"的执着,又同时包容两者存在,最终达到既不执着也不拒绝的自在境界。
全诗用对比手法(涅槃/轮回、苦/乐、空/有)和日常比喻(金刚石、醉汉),把深奥的佛理讲得生动易懂。核心思想是:真正的解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生活中保持觉知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