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出射图
玉门关南百草腓,玉门关北斗兵稀。边头无事马秋肥,将军出射沙尘瀰。
一胡据鞍执大旗,翩然前导疾若飞。一胡引弰如附枝,一胡放箭箭不知。
后有两胡蹙骑追,侧身拔镞恐镞遗。玉门关城迥且巍,一时士马何神奇。
我来塞外按边陲,曾挥此马看君骑。为君取酒尽千卮,醉里争誇战胜归。
到今已是十年期,画家所写是耶非,却忆当初亲见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将士出猎射箭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豪迈的边塞气息。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前八句是动态的狩猎场景描写:玉门关内外形成鲜明对比,关南草木凋零,关北敌兵稀少,正是秋高马肥的好时节。将军带队出猎时,沙尘飞扬,几个胡人随从各司其职——有人举旗飞奔开路,有人拉弓如猿猴攀枝,有人射箭快得看不清轨迹,还有两人在后面紧追,侧身拔箭生怕遗漏。这些描写就像电影镜头,把狩猎队伍的英姿刻画得活灵活现。
中间部分转为抒情:诗人望着巍峨的玉门关,感叹将士们的雄姿。他回忆起十年前自己巡视边关时,曾亲自为将军牵马斟酒,醉后一起夸耀战功的情景。这些回忆带着浓浓的战友情怀和豪迈气概。
最后三句是感慨:十年过去,画家笔下的场景是否真实?诗人更相信自己的亲眼所见。这里透露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也暗含对画作能否传达真实情感的质疑。
全诗最精彩的是对狩猎场面的动态描写,几个"一胡"的排比句就像连环画,把边塞将士的骁勇善战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今昔对比,流露出对军旅生活的深厚感情,既有金戈铁马的豪情,也有人事变迁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