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夏怀古
短衣匹马西北来,十年去国随风埃。
解鞍呼酒歌一曲,玉鞭倒捉敲金罍。
君不见项王台,昔时崔嵬今已颓,秋风萧瑟吹草莱。
又不见汉王城,昔时岧峣今已平,寒烟寂寞啼鼯猩。
牧童抬头学楚声,野老扶犁城上耕。
耕势不断楚声哀,行人欲去还裴佪。
刘项英雄安在哉,人间俯仰易陈迹,闻身健在须衔杯。
解鞍呼酒歌一曲,玉鞭倒捉敲金罍。
君不见项王台,昔时崔嵬今已颓,秋风萧瑟吹草莱。
又不见汉王城,昔时岧峣今已平,寒烟寂寞啼鼯猩。
牧童抬头学楚声,野老扶犁城上耕。
耕势不断楚声哀,行人欲去还裴佪。
刘项英雄安在哉,人间俯仰易陈迹,闻身健在须衔杯。
现代解析
这首《阳夏怀古》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今昔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主题。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一个风尘仆仆的旅人("短衣匹马")从西北而来,十年漂泊后,下马喝酒唱歌,连马鞭都随手倒拿着敲酒杯。这种随性洒脱的举动,暗示着主人公看透世事的豁达。
中间八句用两组强烈对比:曾经雄伟的项羽点将台,现在只剩荒草秋风;当年刘邦的巍峨城池,如今成了野狐狸嚎叫的废墟。最震撼的是"牧童在城墙上耕田"这个画面——曾经的军事要塞,现在成了农田,耕田时翻出的瓦砾声,仿佛还在诉说楚汉争霸的往事。
最后五句是画龙点睛:刘邦项羽这样的英雄都消失了,人生短暂如低头抬头的瞬间。既然健康活着,就该举杯痛饮。这种感慨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看透历史规律后的豁达,就像开头那个敲着酒杯的旅人,选择用美酒来对抗时间的无情。
全诗妙在把大道理藏在具体场景里:用牧童耕城墙、野狐嚎废墟这些鲜活的画面,代替空洞的感慨。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再辉煌的霸业终将化为黄土",这种震撼比直接说教有力得多。最后的"及时行乐"也因此显得合情合理,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而非简单的享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