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谣

瑶京夜宴弁纷星,洞庭神乐八荒声。幼龙未起月忽堕,扪空路迷失仙缨。

转杭东海蓬莱晓,遥看太白当天小。海尘相隔青茫茫,玉玦海边委秋草。

雁啼霜湿众娥裙,绿毛断耗三千春。桑枝千层拂人马,春寒梦绕高丘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缥缈的仙界夜宴场景,充满神话色彩和时空交错的梦幻感。

开篇"瑶京夜宴"四字直接把我们带进天庭的宴会现场,神仙们戴着星光点缀的帽子("弁纷星"),洞庭湖传来的仙乐响彻八方。这里用"幼龙未起月忽堕"制造戏剧性转折——小龙还没飞升,月亮却突然坠落,导致仙人们慌乱中抓丢了系仙袍的带子,迷失在虚空里。

接着场景突然切换到东海蓬莱仙境,黎明时分远眺太白金星,发现它在高空显得那么渺小。这里用"海尘相隔"形容仙凡两界的距离,海边遗落的玉玦(环形玉佩)和秋草暗示仙界也会有时光流逝。

后四句继续渲染仙境的寂寥:寒雁啼叫打湿了仙女们的裙摆,绿毛神兽(可能指青鸾等仙禽)已三千年未见。最后桑枝拂过人马、春寒中梦回高丘的描写,让整首诗在虚实交织中收尾,留下悠长余韵。

全诗就像一组快速切换的电影镜头,通过星月、仙乐、神兽等意象,营造出既瑰丽又带着淡淡哀愁的仙界图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笔下的仙境并非永恒完美,也会出现月亮坠落、宝物遗失、神兽衰老等人间熟悉的遗憾,这种"不完美的仙境"反而让神话世界更显真实动人。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