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放歌行

西湖水清清见底,浪暖沙暄雁双起。
雁飞不落稻粱田,弋人慕尔徒纷然。
贾生磊落美少年,才如羽箭乘风前。
长沙宣室泪溅溅,何如乐圣称世贤。
襧衡之才能击鼓,屈子思归作渔父。
虔州酒税名不虚,至今文彩生图书。
深渊大泽藏龙鱼,西郊云密将何如。
西湖水清芦叶疏,胡不浚此芙蓉渠。
蠙珠或有当前车,夜光不发空尔思。

现代解析

这首《西湖放歌行》通过描绘西湖美景,引出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感慨。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用"西湖水清""暖浪双雁"营造出宁静自由的画面,但随即用"雁不落田""猎人徒劳"暗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雁宁可自由飞翔也不为食物低头,就像清高之人不愿为世俗折腰。

2. 中间用四位历史人物作对比:
- 贾谊(贾生)才华横溢却遭贬长沙,在宣室殿痛哭,暗指怀才不遇
- 李适之(乐圣)选择辞官饮酒,活成世人眼中的贤者
- 祢衡(襧衡)恃才傲物最终被杀
- 屈原(屈子)被放逐后幻想归隐
通过这些典故,诗人说:与其像贾谊、祢衡那样挣扎,不如像李适之、屈原(后期)那样选择超脱。

3. 结尾回到西湖景象,用"深渊藏龙""云密西郊"暗示社会危机,最后以"夜明珠不发光也是徒劳"作结,提醒人们:再有才华若不被赏识也是空谈,不如疏浚芙蓉渠(喻指修养心性)来得实在。

全诗妙在将西湖美景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用"雁""龙鱼""夜光珠"等意象,婉转表达"在乱世中保持精神自由更重要"的哲理。看似写景咏史,实则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