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蛟亭
一峰擎天维,下有万斛水。
委蛇到涧壑,遇坎亦不止。
鸣鼍忽动地,涛怒生足底。
得非坤轴裂,惊视坐为起。
盆倾溅珠胎,鼎沸翻玉髓。
长蛟躩连卷,救首复救尾。
吾庐枕清浅,徒倚每自侈。
及兹睹奇观,目眩颡有泚。
便欲逃世纷,置身岩穴里。
蓬瀛渺溟渤,对面不遗咫。
嗟余闻道晚,今始忘仕已。
重来三十年,恍若游故里,
壮颜日凋瘁,浩志亦颓靡。
载歌蜀仙诗,此老元不死。
至今斯亭上,清风盈棐几。
观水必观澜,是中存妙理。
源泉何混混,有本故如此。
委蛇到涧壑,遇坎亦不止。
鸣鼍忽动地,涛怒生足底。
得非坤轴裂,惊视坐为起。
盆倾溅珠胎,鼎沸翻玉髓。
长蛟躩连卷,救首复救尾。
吾庐枕清浅,徒倚每自侈。
及兹睹奇观,目眩颡有泚。
便欲逃世纷,置身岩穴里。
蓬瀛渺溟渤,对面不遗咫。
嗟余闻道晚,今始忘仕已。
重来三十年,恍若游故里,
壮颜日凋瘁,浩志亦颓靡。
载歌蜀仙诗,此老元不死。
至今斯亭上,清风盈棐几。
观水必观澜,是中存妙理。
源泉何混混,有本故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鼎沸翻玉髓")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瀑布的磅礴气势。诗人把山峰比作擎天柱,瀑布像万斛水倾泻而下,水流遇到山涧沟壑也不停止。接着用"鸣鼍动地"(像鳄鱼吼叫震动大地)、"涛怒生足底"(脚下生出愤怒的波涛)等比喻,让人感受到瀑布的震撼力。最后用"盆倾珠胎"(像打翻盆子溅出珍珠)、"鼎沸玉髓"(像煮沸的鼎中翻滚着玉液)这样华丽的比喻,把瀑布的水花写得晶莹剔透。
第二部分("长蛟躩连卷"到"置身岩穴里")写诗人自己的感受。他住在清浅的溪水边,原本觉得自己的住处已经很不错了。但看到这壮观景象后,眼睛都看花了,额头冒汗,甚至想逃离尘世,隐居在这山水之间。"蓬瀛"(蓬莱仙岛)近在咫尺的描写,说明这景色美得像仙境。
第三部分("嗟余闻道晚"到最后)是诗人的人生感慨。他感叹自己领悟人生道理太晚,现在才看淡仕途。三十年后重游故地,发现自己容颜衰老、壮志消磨。但通过歌颂这永恒的自然美景("蜀仙诗"指描写山水的诗),诗人觉得精神得到了升华。最后以"观水必观澜"(看水要看波澜)的哲理作结,说明观察事物要抓住本质,就像这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一连串生动比喻把瀑布写得气势磅礴又美不胜收
2. 通过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的思考,从震撼到向往,最后升华出哲理
3. 语言既有夸张的浪漫(如"坤轴裂"说地轴都要震裂),又有平实的感慨,读起来很有层次感
诗人告诉我们:伟大的自然景观能让人暂时忘却烦恼,而用心观察自然更能领悟人生真谛。就像看瀑布不能只看水花,更要看它源源不断的活力,人生也要保持初心和活力。
吴衍
吴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淳祐十一年(一二五一)知句容县(《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宝祐四年(一二五六)知桐庐县。寻除监察御史(《宋史》卷四四《理宗纪》)。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