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海神庙的庄严景象和悠久历史,充满对信仰与文化的敬畏之情。
首联"南海大都会,扶胥拱圣王"直接点明地点——繁华的南海地区,扶胥江畔巍然矗立着供奉圣王的神庙。"拱"字用得巧妙,既写出庙宇环抱圣王的姿态,又暗含百姓虔诚朝拜的画面。
中间两联通过对比展现神庙的永恒价值。"卜灵终自显"说神明终将显灵,与"河沙劫数长"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对照——短暂的人生祈愿与漫长的历史长河。"两庙屹相望"的实景与"香火夤缘在"的虚写相映成趣,虚实结合中凸显香火传承的韧性。
尾联引入韩愈(昌黎)曾为神庙作记的典故,将个人与庙宇的命运紧密相连。"相与作存亡"既是说碑记与庙宇共存亡,更深层表达了文化记忆的永恒——只要庙宇和碑文存在,信仰与文化就会永远流传。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构建出时空交错的意境,既有对眼前庙宇的生动刻画,又有对历史长河的深沉思考。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时空的虔诚——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信仰的坚守、对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就像那历经沧桑依然巍然屹立的南海神庙。
曾丰
(1142—?)乐安人,字幼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以文章名。累官知德庆府。晚年无意仕进,筑室称樽斋,以诗酒自娱。有《缘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