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玉洞分韵得浅字

霜林无留红,石气寒剪剪。春风何时来,玉树破花茧。

聊持一樽酒,陟此云外巘。流香入诗脾,汲影漱清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中等待春天到来的静谧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对生命复苏的期待。

前四句写景:光秃秃的霜冻树林里没有红叶留存,山石间透着刺骨的寒气。诗人用"剪剪"形容寒气像剪刀般锋利,非常生动。他在等待春风吹来,让玉树(可能指梅花或早春树木)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样绽放花朵。这里把花苞比作"茧",把开花比作"破茧",新颖有趣。

后四句写诗人的行动:他带着一壶酒,登上云雾缭绕的山顶。山间的芬芳气息激发了他的诗兴,清澈的溪水倒映着周围景色,他仿佛在用这水影漱口,感受自然的纯净。"汲影漱清浅"这个动作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表现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

全诗通过冬春交替的景物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以及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最妙的是把等待花开比作等待破茧,把溪水倒影比作漱口的清泉,这些比喻让寻常景物顿时鲜活起来。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