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凋零的伤感画面,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曾经富贵人家(石家)的华丽屏风早已化为尘土,而山间的桃花却年复一年绽放着自然之美。这里通过"人造奢华易逝"与"自然生机永恒"的对比,突出桃花生命力的顽强。
后两句镜头转向现实场景:夕阳下,诗人在开满桃花的原野小路上徘徊,看着花瓣如红雨般飘落,沾在过往行人身上。"惆怅"二字直接点出心情,而"年年"二字暗示这种花开花落的景象已重复多年,带出时光无情的叹息。
全诗妙在将桃花飘落比作"红雨",既美丽又哀伤。诗人通过这个生动意象,把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对自然规律的无奈,都融进了这幅暮春行旅图中。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明知花会凋零却年年前来观看的执着,这种矛盾心理正是我们面对美好事物消逝时的共同感受。
黄顺之
黄顺之,字佑甫,邵武(今属福建)人。宁宗开禧元年(一二○五)进士。事见明嘉靖《邵武府志》卷八。今录诗十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