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汉名将韩信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他的悲剧人生。
开头说韩信本来是个忠心的大臣,一心辅佐刘邦打天下。他带兵打仗特别厉害,指挥百万大军为汉朝打下了大片江山。这里用"大义重如山"形容他把忠君报国看得比山还重,因此刘邦封他做楚王也是应该的。
但转折来得突然——韩信某天去朝廷见皇帝,突然就被绑起来了。"荼苦"这个词用得很形象,就像喝到特别苦的茶,比喻他遭遇的冤屈特别痛苦。诗人感叹:虽然最后给了个淮阴侯的虚名,但这就像把威风的老虎变成老鼠,实在让人憋屈。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评论:韩信错就错在功成名就后没有急流勇退。这里说"无恨萧与吕"很有意思——表面说不怪萧何和吕后(设计害他的人),实际上暗指最该怪的还是刘邦这个老板。
全诗用常见的事物作比喻(山、茶、虎鼠),把复杂的历史故事讲得通俗易懂。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句看似平静的"无恨",其实藏着最深的讽刺——不是不恨,而是恨到懒得说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韩信冤案的悲哀。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