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谷涧

清流拂石下岩隈,涧底菖蒲曳绿苔。
野鹿避人悬树宿,溪鱼乘水上山来。
翠连春草谁能拾,风触石崖彊半回。
自入夏来凉意足,更移脩竹涧边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清凉的山涧夏日景象,读起来像一幅动态的山水画。

前两句先勾勒出山涧的全景:清澈的溪水轻抚着岩石流下弯曲的山谷,涧底长满青苔的菖蒲随风摇曳。这里用"拂"字让溪水有了温柔触感,"曳"字则让植物显得灵动。

中间四句通过四种动物和植物的动态,展现山涧的生机勃勃:野鹿见人就躲到树上睡觉,溪水上涨时鱼儿逆流而上,翠绿的春草茂密得无法采摘,山风吹到石崖上又折返回来。这些画面既有视觉冲击力(翠绿的春草),又有动态趣味(鱼儿逆游、风折返),把静止的山水写活了。

最后两句点明季节特征:入夏后这里格外清凉,诗人还特意在涧边补种了修长的竹子。这个结尾既交代了游览时间,又通过"移竹"这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对此地的喜爱,想为美景再添一笔。

全诗妙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拂、曳、避、乘"等动词让景物活起来;二是通过野鹿、溪鱼等小动物的活动,给静景增添生趣;三是最后两句的人与自然互动,使诗歌更有温度。读这首诗,就像跟着诗人的眼睛,看到了一个远离尘嚣的清凉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