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

娶妻非齐姜,置田非膏腴。结交非平原,或牧或樵渔。

亲戚不我嗤,还复羡幽居。厨中办鸡黍,前溪漉虾鱼。

相期风雨候,早更过吾庐。得巢雀相贺,得食鹿相呼。

与尔共乡县,时来倾此壶。野人常在野,鸟兽颇相关。

嗷嗷叹众雀,求食何时闲。慨然念羲农,不生此世间。

鼙鼓声不休,群盗满南山。衣食起干戈,世路多险艰。

仁义那可恃,清净良难攀。莫言庄与老,不如孔与颜。

猎骑过青山,追逐良自乐。朝出长安城,晚投咸阳郭。

笑谓田家儿,止如夸收获。乾坤方用武,人命轻鸟雀。

养贼二十年,无人收河洛。空有长弓箭,不射欃枪落。

大言竟何益,此辈真轻薄。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展现了乱世中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诗人的愤懑之情。

前半部分描绘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娶妻不求富贵,种田不贪肥沃,交友不攀权贵,过着放牧打渔的朴素生活。亲戚不嘲笑反而羡慕这种隐居生活,日常有鸡鸭鱼肉可吃,与自然和谐共处,连鸟兽都来作伴。这部分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勒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画面。

但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揭示了残酷的现实:百姓像嗷嗷待哺的麻雀一样为食物奔波,诗人怀念上古太平盛世。战鼓声不断,盗贼横行,人们为衣食发动战争,世道险恶。诗人讽刺地说,在这样的乱世,仁义道德没用,清净无为也难做到,连庄子、老子那套都不如孔子、颜回的处世之道实在。

最后通过猎人的形象进一步讽刺:那些权贵们打猎取乐,嘲笑农民只会炫耀收成。在战乱年代,人命如草芥。诗人痛斥朝廷养寇自重,二十年不收失地,空有武器却不消灭灾星(指敌人),说大话的人终究无用。

全诗用田园闲适反衬现实黑暗,语言朴实但批判犀利。通过农民与权贵、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乱世的不满,既有隐逸情怀,又充满社会关怀,展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矛盾心理。

孙枝蔚

(1620—1687)明末清初陕西三原人,字豹人。世为巨商。明末散家财起兵,与李自成军对抗。兵败,只身走扬州读书,刻意为诗。康熙十八年举鸿博,自陈衰老,不应试,授内阁中书衔。有《溉堂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