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曾经镇守边关的太守如今隐居田园的生活画面,同时暗含对家国责任的牵挂。
前两句"雁门太守今隐居,桃李春风自结庐"用对比手法:曾经戍守军事要塞(雁门关)的将领,现在却在桃李芬芳的春风中过着隐居生活。"结庐"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的典故,暗示主人公选择了淡泊的生活。
后两句"藩墙几处留彤管,那能不著定边书"转折精彩:虽然人在田园,但看到围墙边插着的红色令旗(彤管),还是忍不住要写下安定边疆的策略文书。这里的"彤管"既是实写军营令旗,也象征军旅记忆;"定边书"则体现着军人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
全诗最动人的是这种矛盾感:身体隐居田园,心灵却仍系边疆。通过"桃李春风"与"彤管"的意象碰撞,展现了古代军人"退役不退志"的家国情怀,就像现代老兵看到国旗仍会挺直腰板一样自然。语言清新但情感深沉,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