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桂林的景色,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联想,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前两句“分得岩前种,年深自作林”写桂林的由来:这片桂树是从山岩前移栽而来,经过多年生长,已自成一片树林。这里既点明了桂林的位置,又暗示了时间的沉淀。
中间四句转入诗人的联想与感受。“因思大廷对,何似小山吟”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其在朝堂上应对政务,不如像隐士一样在桂林中吟诗作赋。“浸叶为沉水,收花当屑金”则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桂树:浸泡桂叶能制成名贵的沉香,收集桂花如同收获碎金,既写出桂树的经济价值,又暗喻其高雅珍贵。
最后两句“中秋还有约,载酒过山阴”将时间推向未来,诗人与友人约定中秋时节载酒重游,在月下赏桂畅饮。这个结尾既呼应开头对桂林的描写,又留下余韵,让人想象中秋时桂林的美好景致。
全诗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将写景、抒情、联想巧妙结合,展现了桂树的珍贵与诗人的闲情逸致,读来清新雅致,富有生活情趣。
凌云翰
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