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荔浦(盛产荔枝的地方)过夜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生感慨的交织。
前两句"曾向荔支浦宿,林红间碧犹疑"是视觉描写:诗人曾在荔枝林边过夜,看到红艳的荔枝与碧绿的树叶相互掩映,色彩对比鲜明到让人恍惚("犹疑")。这里用红绿撞色营造出热带果林的鲜活画面,同时"犹疑"二字巧妙传递出人在美景前的陶醉感。
后两句"老矣少文欲卧,咄哉王赞何如"转入抒情:年迈的诗人("老矣")想像南朝画家宗少文那样卧游山水("欲卧"),突然反问("咄哉"):那些像王赞一样追求功名的人现在又如何呢?这里用"卧游"的典故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与功名之士的对比,凸显淡泊自在的人生态度。
全诗精妙处在于:
1. 用荔枝林的浓烈色彩瞬间点燃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热带阳光下红果绿叶闪烁的景象
2. 通过"犹疑"把客观景物主观化,使画面有了情感温度
3. 最后用对比式反问收尾,不直接批判功名,却让读者自然体会到闲适生活的可贵
4. 四句话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完整闭环,体现宋诗"以简驭繁"的特点
这种将眼前景、心中情、人生悟自然融合的写法,正是古典诗歌"即景会心"的典范。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