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德书至答之以诗
有人晋中来,云子徙自蜀。是人知蜀事,咨嗟子劳鹿。
二年令犍为,强半在山谷。勤师征儸方,劳民事刍粟。
以身为翼蔽,岂得顾皮肉。事定赤子还,方对长官哭。
忽传功赏及,相与欢不足。从今贤父母,使我儿女育。
岂意天书下,更调之阳曲。百姓徒扳辕,安能缓其毂。
驱驱万里途,不得避暑溽。兹为都会邑,车马日驰逐。
鸡鸣出迎谒,日入对案牍。忙忙何为者,自笑问所欲。
我闻愧閒适,叹子贤茕独。天意在轲书,动忍仁可熟。
遇错必利器,历块徵骐絷。怀此颇久如,何由道衷腹。
昨日寄书至,开缄不可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侯长德的地方官被频繁调任的故事,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古代官员的艰辛和百姓的爱戴。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蜀地政绩(开头到"安能缓其毂")
- 有人从山西来,说侯长德刚从四川调走。当地人都知道他在四川犍为当县令的辛苦:两年里大半时间在深山办公,既要带兵平乱又要筹办军粮,甚至用身体保护百姓。乱局平定后,百姓抱着他痛哭,朝廷嘉奖时大家还觉得不够——百姓舍不得这样的好官。
2. 调任后的疲惫("驱驱万里途"到"自笑问所欲")
- 突然又被调到山西阳曲,百姓拦车挽留也没用。新任职地是大城市,每天从早忙到晚:天没亮就要迎接上司,深夜还要批公文。诗人用"自笑问所欲"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侯长德忙到自我怀疑的状态。
3. 诗人的感慨(最后八句)
- 诗人听到这些很惭愧自己清闲的生活,感叹侯长德的品德。用"好刀需要磨砺""千里马要经过考验"作比喻,劝慰他这些经历能磨练仁德之心。最后说收到来信时,感动得读不下去——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挡子弹""百姓痛哭"等具体事例,让古代清官形象鲜活起来
2. "鸡鸣出门""深夜批公文"的描写,今天打工人看了都共鸣
3. 最后用拆信读不下去的日常场景,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