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太师比干墓

商受荒厥绪,毒痡遍九土。
贤圣六七君,感慨成今古。
太师怀忠烈,杀身对宗祖。
世运几千年,巍峨崇庙庑。
不馨周俎豆,独沐殷风雨。
我闻尼父笔,龙图豁群瞽。
倘听谏辅言,八百岂敢侮。
空明七窍心,不悟淫酗主。
碧血化白虹,鹰扬已耀武。
马鬣比华崧,箕尾照淇浒。
既仁亦且圣,凭吊过南浦。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商朝忠臣比干的故事,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商纣王荒淫无道 开篇说商纣王(诗中称"商受")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暴政让百姓受苦。"毒痡遍九土"就是形容他的恶行像毒疮一样蔓延全国。

2. 比干的壮烈牺牲 比干作为商朝太师(高级官员),明知劝谏暴君有生命危险,还是坚持说真话,最终被挖心杀害。诗中"杀身对宗祖"写他宁死也要对得起祖先的忠诚。

3. 千年后的敬仰 虽然比干死在商朝,但几千年后人们依然为他建庙祭祀。"巍峨崇庙庑"形容他的庙宇高大庄严,连周朝(灭商的新王朝)都没能掩盖他的光芒。

4. 历史的反问 诗人假设:如果纣王听比干的劝,商朝可能不会灭亡("八百"指周朝八百年江山)。但比干的"七窍玲珑心"终究没能唤醒昏君,忠诚反而害了他。

5. 悲壮的结局 比干的血化作白虹(自然异象象征忠义),而周武王("鹰扬"指周军)已经胜利。他的坟墓("马鬣"指坟头)像高山一样崇高,灵魂化作星辰照耀故乡淇水。

6. 诗人的敬意 最后诗人对比干双重赞美:既是仁者(敢于直谏),也是圣人(品德高尚)。"凭吊过南浦"写自己路过比干墓时,被这份忠诚深深打动。

核心魅力: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展现忠诚的悲剧美——比干越是忠贞,纣王越是昏庸,越显出他的伟大。虽然结局惨烈,但时间证明:正义终将被铭记。就像今天人们依然会为坚持真理的小人物感动一样,比干的故事穿越三千年依然鲜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