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胪歌
宣城刘公名光扬,年过六十鬓发苍。
一身落拓仅三尺,双瞳如水分毫芒。
十年海内盛翰墨,短碣丰碑尽镌刻。
琅华馆与快雪堂,至今处处生颜色。
忆昔先皇天纵才,临池学书何勤哉。
宸翰精妙古无比,上与云汉同昭回。
犹云绝技必古人,穷搜墨宝前具陈。
真迹双钩上文石,扬也奉诏无逡巡。
玄秘塔,九成宫,经年摹勒何其工。
纵横波磔无遗憾,本来面目将无同。
拓成匍匐瀛台奏,至尊含笑当清昼。
赐金赐绢皆固辞,赐官拜受诚希觏。
官列鸿胪承帝眷,从兹出入文华殿。
退朝常得奉宸游,日下人争识君面。
无何龙驭忽升遐,薄俸虽存罢晓衙。
疲驴漫走长安道,手持御墨卖谁家。
岁云暮矣卧茅庐,车马萧条故旧疏。
无限伤心堪洒泪,柴门犹自署鸿胪。
一身落拓仅三尺,双瞳如水分毫芒。
十年海内盛翰墨,短碣丰碑尽镌刻。
琅华馆与快雪堂,至今处处生颜色。
忆昔先皇天纵才,临池学书何勤哉。
宸翰精妙古无比,上与云汉同昭回。
犹云绝技必古人,穷搜墨宝前具陈。
真迹双钩上文石,扬也奉诏无逡巡。
玄秘塔,九成宫,经年摹勒何其工。
纵横波磔无遗憾,本来面目将无同。
拓成匍匐瀛台奏,至尊含笑当清昼。
赐金赐绢皆固辞,赐官拜受诚希觏。
官列鸿胪承帝眷,从兹出入文华殿。
退朝常得奉宸游,日下人争识君面。
无何龙驭忽升遐,薄俸虽存罢晓衙。
疲驴漫走长安道,手持御墨卖谁家。
岁云暮矣卧茅庐,车马萧条故旧疏。
无限伤心堪洒泪,柴门犹自署鸿胪。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叫刘光扬的书法家的故事,通过他的人生起伏反映了艺术家的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日下人争识君面"): 介绍了刘光扬是个技艺高超的书法家,虽然身材矮小但眼神锐利。他擅长刻碑,作品遍布各地。重点描写了他受到皇帝赏识的经历:皇帝酷爱书法,刘光扬奉命临摹古代名帖(如玄秘塔、九成宫),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要赏赐他金银绸缎他都不要,最后接受了"鸿胪"这个官职,经常出入皇宫。
第二部分("无何龙驭忽升遐"到"柴门犹自署鸿胪"): 转折描写皇帝去世后,刘光扬失去了靠山。虽然还保留着官职俸禄,但已经不用上朝办公。他穷困潦倒,骑着瘦驴在京城游荡,甚至要变卖皇帝赏赐的墨宝维生。到了晚年更加凄凉,住在破茅屋里,朋友也都疏远了。
第三部分(最后两句): 点出他虽然生活困顿,但依然以"鸿胪"这个官职为荣,在简陋的家门口还挂着这个头衔,表达了对过去荣耀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通过一个普通艺术家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文人依附权贵的生存状态 2. 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备受恩宠到穷困潦倒 3. 最后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虽然落魄但仍守着过去的荣耀,体现了文人的骨气 4.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读者能感受到主人公的骄傲与心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家的成就往往需要权贵的赏识,但一旦失去靠山,他们的处境就会变得艰难。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即使落魄也要保持尊严的精神。